休息的代價?

過去一年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之下,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。前幾天看到一則關於法國羅浮宮從去年十月開始休館的新聞,內容大意是羅浮宮因為休館而有龐大的收入損失,但是卻獲得更寶貴的東西–時間。過去羅浮宮每週只休一日,每天有四萬名旅客進館,展覽頻率密集。這使得館內許多古老的藝術品,需要修復卻沒有足夠的時間。而這段休館的日子,正好能讓修復專家好好的完成修復的工作。

裡頭有幾句話讓我感到很有意思。

CNN記者 :「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,羅浮宮從未閉館這麼久,去年更損失9千萬歐元收入,但館方表示他們得到了更寶貴的東西──『時間』。」

法國羅浮宮專案經理 莫薩特 (Gautier Moysset) :「(羅浮宮)還活著,即使看起來像睡著了。」 

這讓我想到休息的代價與獲得,以及看起來沒在做什麼的時候,裡面並非什麼都不做。

許多來到治療室的個案,常常都是處於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,甚至出現了身心症狀,才允許自己有休息的機會,停下來的時間。好像那樣才終於有個合理的理由停下來,但是停下來的時候又可能對自己有許多責備,比如這樣就沒有生產力,不夠認真。就像新聞裡會用損失了多少錢來描述,那也像是這個社會總會以這樣的眼光來評斷一個人休息好像不應該。

不過館方提到他們得到更寶貴的東西是時間,有這些時間才能好好修復藝術品,也才能靜下來思考這些藝術品好像有不一樣的呈現方式。這像不像如果沒有停下來,你也不會有機會想一想自己的生活這樣過下去,是你想要的嗎?以及如果不是停下來,你不會發現自己的內心可能早已滿是傷痕。

給自己休息與思考自我的時間,就像是一個表面看來沒在做什麼,但內在正在運作與修復的過程。總是那樣拼命的你,會不會需要的是這樣寶貴的時間。

詳細報導請見: news.tvbs.com.tw/focus/1467603?from=Copy_content

撰文者:杜筱慧心理師

發表者:GuFong Counseling

穀風心理諮商所,位於新竹縣竹北市,提供心理諮商、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等相關心理健康服務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